10月28日,牧原股份披露2023年10月27日的調研信息,具體情況如下:
公司近期經營情況介紹
2023 年 1-9 月,公司出欄生豬 4700.9 萬頭,實現營業收入 829.69 億元,同比增長 2.72%;
凈利潤虧損 16.79 億元,其中養殖業務板塊虧損 11 億元左右,屠宰肉食板塊虧損 6 億元左右。
公司 1-9 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 66.88 億元,第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流入在 77 億元左右,主要原因是隨著第三季度豬價回升,養豬業務盈利。
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出欄生豬 1674.5 萬頭,實現營業收入 311億元,凈利潤 11.1 億元,其中養殖板塊盈利 14 億元左右,屠宰肉食板塊虧損 2.5億元左右。
在生豬養殖業務方面,9 月份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為 14.7 元/kg,前三季度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為 15.0 元/kg,去年年底為 15.5 元/kg。
今年三季度,隨著生豬市場價格的回升以及養殖成本的下降,公司養殖業務實現了季度盈利。
在屠宰肉食業務方面,今年 1-9 月,公司屠宰生豬 913.09 萬頭,實現營業收入152.20 億元,虧損 6 億元左右,頭均屠宰虧損較去年有了明顯改善。
三季度公司月度屠宰量在 110 萬頭左右,產能利用率接近 50%的水平。
近期,市場出現一些捏造事實、主觀臆斷、歪曲解讀等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干擾市場秩序的虛假不實信息。公司對此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項輿情監測分析團隊和法務專項團隊,首批鎖定 10 個賬號,目前進展情況如下:
1、截至今天,公司已對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平臺 9 個賬號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追究侵權人的侵權責任,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2、對涉嫌犯罪的抖音賬號依法向公安機關提起刑事控告,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3、下一步,輿情監測分析團隊同法務專項團隊將持續對網上造謠不實信息進行監測分析、取證公證,依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法律措施,堅決維護公司及廣大股東的合法權益。
一、公司今年成本下降的原因?
2022 年,公司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為 15.7 元/kg。
2023 年 1-9 月,公司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為 15.0 元/kg,其中,一季度平均成本為 15.7 元/kg,二季度為 15.0 元/kg,三季度為 14.5 元/kg,呈逐步下降趨勢,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工作:
1、疾病凈化,過去一年,公司藍耳病凈化成果顯著,豬群生產指標明顯提升,全年平均日增重高于 800g,全程成活率為 86%,料比為 2.86;
2、低成本原糧替代工作成效顯著,中原區域夏收芽麥采購對成本降低貢獻大;
3、養豬生產標準化流程升級,降低對人員的依賴,提高人工效率,使得產能充分釋放,成本進一步降低。
隨著公司在生產管理方面逐步發力,公司有信心實現養殖成本進一步下降,爭取明年降至 14 元/kg 以下。
公司將繼續圍繞豬群健康管理,做好疾病凈化工作,持續提升各場線滿產率,同時不斷提升智能化運營水平。
二、公司當前成本分布情況?
2023 年 1-9 月,公司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為 15.0 元/kg,在平均成本上下波動 1-2 元的場線占比為 60%左右,在平均成本上下波動 2 元的場線占比為 85%左右。
今年公司提出對高成本場線的管理目標,并取得明顯成效,不同區域、場線的成本方差逐漸縮小。
截至 9 月份,公司成本領先的區域為南陽區域,年生豬出欄超 400 萬,平均成本為 13.94 元/kg。
未來公司會繼續推動優秀成績的復制、推廣,以改善落后區域的生產業績,降低公司內部養殖成績離散度,實現整體養殖成本的下降。
三、公司樓房養豬項目的整體情況?
目前公司已在 24 個縣區投產 68 棟樓房豬舍,共計 625 萬頭生豬產能,在建規模 25 萬頭左右。
內鄉綜合體是內部樓房養殖項目的優秀代表,建成樓房豬舍 21 棟,年出欄生豬可達 210 萬頭。
該項目于 2020 年 2 月開工建設,同年 9 月第一棟樓投產使用。
目前 21 棟樓房豬舍已全部投產。
當前內鄉綜合體存欄約 91 萬頭,今年 1-9 月已出欄 93 萬頭,預計今年出欄生豬可達 128 萬頭。
內鄉綜合體 2022 年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為 16.47 元/kg,今年 1-9 月份平均成本為 14.41 元/kg,隨著產能逐步滿產,成本持續下降,9 月份完全成本為 13.90 元/kg。
當前內鄉綜合體成本處于公司領先梯隊。
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樓房養殖的優勢也進一步體現。
一是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更好,內部采用了無人轉運設備,避免豬群間的交叉,減少疾病的傳播;
二是智能設備應用比例高,主要是智能飼喂及智能環控等設備,使得料肉比等生產指標達到公司領先水平;
三是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四是產業鏈集中優勢,降低了原糧、生豬的運費及損耗,物料周轉率高。
下一步公司將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樓房豬舍整體養殖成績。
四、公司未來的財務政策和分紅政策?
公司目前的資產負債率已降至 60%以下,主要還是得益于三季度的盈利和現金流情況的明顯改善。
公司由追求快速提升出欄量轉變為更加關注生豬頭均成本的降低。
經過 2020 年、2021 年大規模發展后,公司逐步降低資本開支,追求現金流的凈增長。
2022 年資本開支在 150 億元左右,今、明兩年資本開支預計也將保持在較低水平。
預計未來公司現金流會保持相對寬裕的水平,公司會不斷優化自身的債務結構以及財務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水平。
未來公司資本開支減少,公司現金流將愈發充沛,公司將依據實際情況對分紅計劃進行調整,積極回報股東。
五、公司屠宰經營情況及下一步規劃?
2023 年 1-9 月,公司屠宰生豬 913 萬頭,同比上升 80%。
2023 年 1-9 月頭均虧損在 60 元左右,去年頭均虧損超 100 元,頭均虧損顯著降低。
公司三季度屠宰生豬 361 萬頭,產能利用率將近 50%。
截至目前,公司在中原、東北等區域共投產 10 家屠宰廠,屠宰產能 2900 萬頭/年。
虧損的主要原因為東北廠區投產時間短,產能利用率較低,頭均固定成本較高。
下一步,公司將繼續提升已投產屠宰廠的運營效率,提高產能利用率。
從市場開拓、渠道建設、客戶需求開發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增強屠宰肉食業務綜合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中,公司認為養豬和屠宰端的聯動管理是一個亮點。
過去公司沒有屠宰廠,在銷售端得到市場、消費者的反饋比較滯后。
通過屠宰端對生豬長期、全面、多批次的品質數據跟蹤和反饋,推動養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育種、生產管理工作,提升豬肉品質。
公司認為當下所做的生豬品質提升工作可以為明年生豬養殖利潤提升、屠宰利潤增長布局,這也是公司全產業鏈的一大優勢。
六、公司終止 GDR 發行的原因?
鑒于內外部環境等客觀因素發生變化,公司與相關中介機構經過深入探討和謹慎分析后,決定終止本次發行 GDR 事項。
終止后,公司將合理進行資金規劃,保證正常生產運營。
七、冬季疾病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
公司已對主要疾病實現常態化防控管理,同時針對即將到來的疾病高發季節,公司已從人員、物資、管理等方面制定措施,冬季疾病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在疾病防控方面,公司秉持“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綜合防治”的管理理念,制定了全面的生豬健康管理措施;
在管理方面,實現嚴格的場區隔離;
在設備方面,公司裝備空氣過濾及獨立通風設備,為生豬養殖制定全方位的疾病預防、健康檢測與管理體系,有效保證了生豬養殖過程中的健康環境,提升公司整體生豬養殖效率。
八、公司實施共創制的情況?
共創制是公司內部管理機制的創新,不改變原有養殖模式,不改變與員工原有勞動關系。
公司以內部管理機制的創新來調動員工積極性,從已結算批次來看,員工所飼養批次的生產成績及收入均有一定提升。
目前共創制仍在試點階段,已推行共創制的養殖單元在 1500 個左右,占所有養殖單元的比例在 1%左右,整體占比較小。
共創制的具體實行方式后續會根據試行效果進行調整。
來源:企業公告
???溫氏股份:9月生豬成本降至7.9元,明年肉豬出欄計劃超3000萬頭,預計明年二季度起豬價開始逐步回暖
?? 牧原股份第三季度實現凈利9.37億,環比扭虧為盈,前三季度凈虧18.4億
?? 18家上市豬企2023年9月及前三季度生豬銷售業績和生產指標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