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氏股份披露2023年三季度報告和2023年10月26日三季度業務解讀和交流會議,具體透露哪些消息,小結如下:
一、公司財務數據和產品銷售情況
溫氏股份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同比減少3.39%;
實現凈利潤1.59億元,與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虧損的27.49億元、19.40億元相比,扭虧為盈。
2023年前三季度,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46.89億元,同比增長15.8%;
凈利潤虧損45.3億元,同比下降760.77%。
2023年前三季度,資產負債率60.31%,比半年度的61.32%,有少許下降。
溫氏股份表示,正常情況下,三季度為養殖業生產經營的黃金季節。
氣候環境較好,生產進入穩定期,同時肉類消費也從上半年的淡季逐步轉入旺季,整體應該呈現供需兩旺、價格穩中有升的態勢。
今年 7 月份,豬、雞等產品價格較為低迷,8、9 月份市場行情有所提振。
隨著市場行情好轉,公司經營總體向好。
2023 年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約 1.6 億元。
其中,豬業約虧 3-4 億元,禽業(含雞+鴨)約賺 8-9 億元。
動保、設備等業務穩健運營,發展良好。受資本市場行情影響,投資業務有所浮虧。
三季度,公司共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654 萬頭,同比增加 48%;肉雞(含毛雞、鮮品和熟食)3.1 億只,同比增加約 5%,鮮銷比例達 13%;肉鴨(含毛鴨和鮮品)約 1200 萬只。
前三季度,公司共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1833 萬頭,同比增加 48%;肉雞(含毛雞、鮮品和熟食)8.6 億只,同比增加超 10%,鮮銷比例達 13%;肉鴨(含毛鴨和鮮品)約 3400 萬只。
二、豬業方面
三季度以來,公司強抓重大疫病防控和基礎生產管理工作,盡管豬業受區域性、階段性疫病侵擾,但得益于較為扎實的基礎管理,大生產總體保持穩定,關鍵生產指標持續向好,成本持續下降。隨著市場行情逐步好轉,三季度公司總體生產經營情況較好。
1、生豬養殖規模和模式
為滿足未來出欄規劃,公司通過新建養殖小區、新增合作農戶、升級改造合作農戶養殖場等諸多方式和渠道,多措并舉增加和優化養殖資源。
截至目前,公司肉豬有效飼養能力已提升至 3400 萬頭以上,超額完成公司本年度目標。
未來公司新增養殖資源中“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和“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約各占一半。
2、母豬情況
截至目前,公司能繁母豬約 156 萬頭,后備母豬約 60 萬頭。
考慮到冬季引種難度和公司出欄規劃,預計年底能繁母豬增加至 160 萬頭以上。
接下來,公司將更加注重種豬的質量,構建優秀的能繁母豬體系,通過提升現有母豬群體的各項生產指標,持續提升競爭力,努力實現未來出欄規劃。
9 月份,公司養豬業務配種分娩率進一步提升至 85%,處于非瘟后較高水平;窩均健仔數保持在 10.9 頭;PSY 已穩步提升至 22 以上。
3、仔豬情況
6 月份以來,公司開展“豬苗降本”的專項行動,成效較為顯著,9 月份豬苗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至 350 元/頭以下,呈穩步下降態勢。
目前公司育種體系較為完善,能繁母豬較為充足,整體以自產自用為主,公司自產豬苗能夠滿足公司當前和未來的出欄規劃需求。
公司目前未有大規模外購仔豬的統一安排。
個別供苗不均衡的區域單位可能會有少量外購,但對公司整體影響較小,可忽略不計。
抄底外購仔豬,意味著短期現金流的快速流出。
在豬價低迷且不明朗的情況下,從資金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公司不會去賭行情,不會大規模抄底市場仔豬。
三季度,肉豬上市率穩定在 91%。
4、生豬成本情況
1)當前成本
公司各單位全方位挖掘豬業降本空間,取得不錯的成效。
三季度,公司肉豬養殖綜合成本降至 8.1 元/斤,季度環比下降 0.4 元/斤。
其中 9 月份降至 7.9 元/斤,為本年度的最低單月成本。
目前公司低于 8 元/斤的肉豬銷量約占公司肉豬總銷量的 80%左右。
根據公司當前生產情況,肉豬養殖綜合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公司將繼續壓實基礎生產管理,總結去冬今春防非經驗和教訓,提前部署好冬季防非基礎工作,尤其是北方區域,確保大生產穩定。
盡管 9 月份飼料生產成本略有提升,但前期飼料原料價格和豬苗生產成本逐月下降,會逐步體現在第四季度的養豬成本下降上。
2)目標成本
目前影響公司養殖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疫病的防控效果和生產的穩定性。
按照公司當前生產經營成績水平和趨勢,假設冬季生產經營穩定,公司第四季度平均肉豬養殖綜合成本有望降至 7.7 元/斤左右。
在當前飼料原料價格的基礎上,公司初定明年全年平均肉豬養殖綜合成本奮斗目標為 7.5-7.8 元/斤。
3)肉豬養殖綜合成本下降的空間有哪些?
(1)相比非瘟前,飼料原料價格有所提升,同時受疫病影響,料肉比有所提升。
隨著飼料原料價格趨于合理,養殖綜合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公司前期飼料生產成本逐月下降,也會逐步體現在第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的養豬成本上來。
(2)隨著公司非瘟防控水平進一步提升,主要關鍵生產技術指標如配種分娩率、產保死淘率、PSY 和上市率等有望持續提升。
公司也會進一步優化防非流程,持續降低防非成本,提升防非成效。
目前公司仍將防非保穩定作為公司的頭等大事,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持續加強,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提高防控效果。
(3)盡管公司種豬體系恢復效果較好,但仍有部分種豬需要進一步更新和優化。
公司后續將進一步優化種豬結構和體系,提升種豬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
同時,自 6 月份以來,公司開展“豬苗降本”的專項行動,豬苗生產成本逐月下降,后續將逐步體現在肉豬養殖綜合成本上來。
(4)隨著公司養殖規模有序擴大、管理水平持續提高,將適當分攤固定資產折舊等費用,降低養殖綜合成本中“費用”項目。
4)肉豬銷售均重
公司三季度肉豬出欄均重環比有所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三季度正值夏季,部分區域天氣較為炎熱,肉豬采食量差,肉豬生長速度較慢;
(2)今年三季度部分區域雨水較多,公司局部區域階段性受到疫病影響。
5)疫病情況
總體來看,相比去年,今年行業疫病影響有所增加,防控壓力增大。
年初北方區域、夏季長江流域受雨水較多等有所影響。
秋季特別是 9 月和 10 月份,行業疫病影響有所減少。
對公司而言,盡管今年行業疫病有所增加,但公司整體防控效果較好,損失率有所減少,成本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
相比去年,今年行業疫病呈現影響范圍較大、影響時間較長的特點,可能的原因有:
受去年底新冠防控政策放開后社會流動性增加影響,疊加當前國內養殖行業密度增加影響,同時病毒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變異,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難度。
6)生豬出欄規劃
目前市場行情較為低迷且不明朗,公司希望優先聚焦提升企業競爭力。
目前公司能繁母豬和后備母豬數量可以支持和滿足明年肉豬規劃的出欄量需求。
過去幾年,公司主要依靠增加能繁母豬數量的方式進行增量。
現階段公司育種體系恢復,公司將更多依靠生產成績和效率的提升,如提升配種分娩率、降低產保死淘率、提升 PSY 和上市率等指標水平,進而增加出欄量。
綜合考慮未來市場價格預期、公司資源和能力等因素,公司內部初步考慮明年肉豬出欄量規劃為 3000-3300 萬頭。
若公司養殖成本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且獲得合理收益,公司也會考慮適當增加出欄量,盡可能靠近目標上限。
若成本無法取得行業領先地位且行情較差,公司將適當放緩增速,先打好基礎,取得競爭力后再增加產量。
明年是公司“五五規劃”收官之年。彼時公司才會開啟“六五規劃”的制定工作,目前處于摸底階段,預計明年下半年才會有較為明確的中長期未來出欄規劃指引。
公司經營原則為“穩健發展,風險可控”。公司在制定未來出欄規劃時,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原因:
(1)今年全年生豬養殖行業低迷行情持續時間較長,超出行業的預期,行業普遍存在一定的經營壓力;
(2)今年以來疫病在全國的覆蓋面和影響超出公司的預期,呈現多點散發的狀態,未來養殖風險有所增加。
(3)明年豬價走勢尚不明朗,無法精確判斷;
(4)在未做好充足準備的前提下,盲目增量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5)公司董事會希望公司在提升競爭力的前提下,再考慮增量速度。
三、雞業方面
年初以來,公司肉雞生產持續保持高水平穩定,上市率持續穩定在 94%-95%的較高水平。
當前公司肉雞銷售渠道暢通,生產經營正常穩定。
前三季度,公司上市黃羽肉雞中,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的銷售比例約3:4.5:2.5,與前期 3:5:2 的比例相比,中速型肉雞占比略有減少,慢速高檔雞占比略有提升。
公司穩步開展禽業轉型升級,發展鮮品屠宰、預制菜、蛋業等業務,三季度以上業務均實現盈利。
1、家禽成本
在此基礎上,公司繼續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進一步鞏固禽業優勢。
三季度,公司毛雞出欄成本降至 6.6 元/斤,季度環比下降 0.4 元/斤,超額完成公司目標。
其中 9 月份降至 6.6 元/斤以下。
三季度肉雞消費處于傳統旺季,黃羽肉雞價格上漲,獲得合理收益。
在當前飼料原料價格水平的基礎上,公司初步制定明年全年平均黃羽肉雞出欄完全成本約 6.6-6.8 元/斤,相比今年進一步下降。
2、家禽出欄目標
目前公司黃羽肉雞在行業中處于優勢地位。公司會積極參與市場極限競爭,不會為了提價而讓出市場空間。
公司希望黃羽肉雞產品銷售實現穩定增長,公司初步制定明年黃羽肉雞出欄環比今年增加 5%-10%。
四、其它方面
1、資金方面
相比 8 月和 9 月份,近期豬價和雞價有所回落,豬價降至行業平均成本線以下,行業再次由盈轉虧,行業資金和償債壓力加大。
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降至約 60%,相比二季度降低約 1 個百分點。
公司債務結構較為合理,其中流動負債率(流動負債/負債合計)約 55%,短債和長債基本相當。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約 1.1,短期償債能力較為優異。
一直以來,公司以穩健經營為首要原則。
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和現金流總凈額均為正數。
目前公司資金儲備較為充裕,9 月末公司各類可用資金超 80 億元,其中非受限資金近 60 億元。
公司融資渠道豐富,已申請未使用的各類融資工具種類和額度較多,公司也在加大供應鏈金融等工具的使用。
根據現金壓力測試,公司目前處于安全平穩狀態。
公司未因資金問題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公司有充足的底氣、信心和經驗順利度過各類雞豬行情。
接下來,公司將繼續按照以穩健發展為原則,扎實推進基礎工作,以冬季疫病防控為重中之重,嚴防死守。
同時重點向內要效益,多渠道、多環節降本增效,持續降低生產成本,鍛造成本競爭力。
公司定期組織召開專門的資金管理會議,回顧近期資金變動情況,并結合下階段經營資金預測、還本付息計劃等,制定下階段資金管理計劃。
公司對債務實行精細化管理,結合資金庫存及行情預判提前做好融資規劃,對存量融資進行還款、置換等操作,平衡整體債務結構。
在行情低迷期,公司希望保持至少 50 億元的非受限流動資金,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避免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節奏。
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公司支持力度較大,目前公司已申請未使用的銀行綜合授信額度約 300 億元,可以充分滿足公司的融資需求。
公司銀行貸款均為信用貸款,較少采用抵押貸款或質押貸款等方式,新增借款平均年化利率約 3%。
公司主要合作銀行對公司的信用情況十分熟悉,未因公司暫時的經營虧損而提高信用條件。
以外,公司也會適當加大供應鏈金融工具的使用。
2、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前三季度,公司固定資產投資約 21 億元,投資進度較慢,預計全年約投入30-40 億元左右。
目前公司種豬場產能較為富足,暫時不需要新增投入,現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投入肉豬養殖小區、肉雞產能和屠宰業務。
按照公司當前產能、未來出欄規劃、當前市場行情和對未來市場行情的判斷,公司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初步預計在 40 億元左右。
3、溫氏投資業務
在公司財務報表中,公司投資業務業績大致體現在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管理費用等幾項。
其中,處置投資項目實現的盈利和收到的分紅計入投資收益,當期各投資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即浮盈浮虧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疊加溫氏投資所產生的管理費用,以上合計構成溫氏投資當期盈利。
第三季度,公司投資業務浮虧,既有一級市場影響,也有二級市場波動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公司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項目實現上市達到解禁后賣出有所收益:
二是已上市的投資項目受市場波動導致市值下跌產生的負面影響;
三是未上市的一級市場投資項目,亦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其中部分投資項目與上期相比公允價值下跌導致負面影響。
目前溫氏投資所投項目中經穿透已通過 IPO 上市的有 10 多家企業,整體投資業務的公允價值大于投資成本。
但受三季度市場波動影響,上市后處于鎖定期或已解鎖尚未處置完全的企業投資權益階段性波動較大。
除以上外,公司還有部分投資標的處于注冊過程中,若后續注冊掛牌上市,估值也會有相應的調整。
公司擬定未來以 60 億元為限,提供給溫氏投資進行財務投資,在總量內循環投資。
若溫氏投資有所盈利,每年需要將上一年實現的大部分利潤分回至集團。
溫氏投資可以通過社會渠道募集社會資金進行投資。
五、四季度及明年價格展望
今年上半年,政府各單位積極出臺一系列提振消費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制度政策。
從宏觀上來看,下半年市場經濟應好于上半年。
1、豬價展望
非瘟之后,行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豬價判斷難度增加。
按照往年經驗,秋季為肉豬生產經營的黃金季節。
今年 1-7 月份豬價低迷,8-9 月份豬價有所好轉,但未達到理想狀態,10 月份后豬價又開始下跌,行業重新轉入虧損狀態。
從農業農村部官方數據來看,當前行業產能較為充足,市場供給較多。
綜合當前市場供給和季節性消費需求影響,預計今年四季度行情可能處于底部震蕩狀態,基本與三季度持平。
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季度為傳統消費淡季,預計明年一季度豬價處于底部狀態。
若市場出現長時間的低迷,后續勢必會帶來較好的行情。
考慮到行業資金情況,明年能夠繼續保持高速出欄增長的企業將有所減少,疊加可能的冬季疫病影響,預計明年市場供給量不會有太大幅度的增長。
初步預計明年二季度起豬價開始逐步回暖。
當前豬價背景下,養殖行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若當前的低迷價格維持到明年二季度,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資金壓力,部分企業甚至會出現經營危機。
初步預計明年下半年行情應好于上半年,公司相對看好明年下半年的市場行情。
2、雞價展望
從供給端來看,過去幾年,行業經歷了較為艱難的階段,整體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行業產能逐步縮減。
當前黃羽肉雞行業父母代種雞存欄量處于近幾年低位水平。
從消費端來看,三季度為肉雞產品傳統消費旺季,但今年三季度行情表現一般,雞價低于預期。
四季度,受國家相關政策刺激,市場肉食品消費需求有望增大,預計四季度和明年雞價好于今年平均水平。
以上僅為公司根據當前行業情況和歷史經驗的判斷,不代表公司對未來豬價和雞價趨勢的承諾。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來源:大畜牧綜合企業公告,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