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原料和生物飼料應用技術系列講座和點評會》的第13場公益講座
非常規原料和生物飼料應用技術是我們全行業關注的熱門話題!
王迪銘,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奶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奶牛飼料資源開發、營養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面上基金、青年基金、重點基金子課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項、參與國家973計劃和省重大專項等項目?,F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分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協會養牛學分會理事,中國草食動物健康生產科技創新聯盟理事。在以通訊/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FASEB Journal, Genomics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Animal Nutritio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等行業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30余篇。
王迪銘副教授、副所長報告的題目是《靶向調控賦能節糧養殖模式下的精準營養和高效生產》。
王副教授的報告分3個部分。
1、節糧型奶業發展的營養瓶頸
2、營養素補飼的優勢和局限性
3、組織靶向調控賦能精準營養。
王副教授從國內糧食資源、纖維秸稈現狀及利用情況分析,從節糧型奶業發展的營養瓶頸、營養素補飼的優勢和局限性、組織靶向調控賦能精準營養三個方面進行分享,讓我們受益很多!
互動環節,先由點評專家點評和提問!然后,觀眾們提問。
吳昌征,博士,上??v和橫營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點評:王博士從國內糧食資源、纖維秸稈現狀及利用情況分析,從節糧型奶業發展的營養瓶頸、營養素補飼的優勢和局限性、組織靶向調控賦能精準營養三個方面進行分享,收獲很多,非常感謝。
問題1、從能量、氨基酸和組織功能角度做一個投入產出角度優先排序的話,是一個什么優先次序?
王迪銘副教授答疑:
不同飼料原料的營養組成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能供給給奶牛的有效脂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認為,組織功能的調控應當與飼料原料的營養素供給狀況結合和協同起來。這里面涉及到飼料大宗原料和飼料添加劑補飼之間的價值博弈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討論。
問題2、從添加劑添加營養角度干預的話,您研究的添加劑品種中的品種劑量和存在形態有哪些相對成熟的方案?
王迪銘副教授答疑:
目前來看,我們認為鋅、鐵和銅是調節奶牛乳腺、肝臟、瘤胃等重要部位功能的重要活性物質。同時,與傳統的無機和有機產品相比,新型化學修飾技術對特定組織器官的調節效果可能是未來精準營養發展的一個方向。
張麗萍,博士,河南傳恩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點評:一直很敬佩反芻營養領域工作的行業同仁,今天在王老師的講解下,更進一步了解到專家們在反芻動物精準營養研究上所投入的精力和驚人的成果。
秸稈代替苜蓿,拓寬了飼料資源,充分利用了反芻動物對粗飼料的消化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弊端。如,飼喂稻草:限制乳蛋白合成量;導致乳糖濃度降低;影響氨基酸轉運能力;瘤胃壁變厚,營養物質吸收速率降低;肝臟脂質代謝變化,糖異生能力降低;乳糖合成能力降低等等。
營養補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組織靶向調控營養素供應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
問題、請教王老師:能否再詳細介紹下靶向調控供應營養素的過程?如果不涉及技術機密的話,很想學習下,看能否在豬營養領域中實施?
王迪銘副教授答疑:
靶向調控目前是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我今天講的靶向活性物質主要功能在于調控,而非營養性的。這個過程是利用不同組織中細胞組成類型的差異,針對性地設計活性物質,最后對靶組織的代謝模式進行調節。比如,如何解決奶牛乳腺中的乳酸和乳糖合成比例失衡的問題,這些都可以為奶牛高產健康提供新的研發和應用思路。
觀眾提問!
CPICP的觀眾提問:
秸稈資源無法有效替代苜蓿的原因是什么?
王迪銘副教授答疑:
我們認為有三層:1)秸稈資源本身的營養組分特性就無法對苜蓿進行平替,比如說其中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較低;2)由于它的營養組分特性問題,進一步導致瘤胃微生物無法高效使用這些原料合成菌體蛋白和揮發性脂肪酸,從而造成二次低效;3)在進入體內之后,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營養素會導致乳成分前體物合成鏈條上的組織器官發生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導致其代謝過程無法為乳的高效合成服務。最終造成了低產。
豬好多網的觀眾提問:
靶向營養實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王迪銘副教授答疑:
靶向營養的基本原理主要在充分學習和研究不同器官對同一種活性物質吸收和利用的異質性的基礎上,對傳統營養素進行化學改造,順勢而為地讓其可更加“高效”和“功能性”地被關鍵組織吸收和利用,從而改善動物產品合成鏈條上的關鍵組織器官的代謝健康度,最終實現在特定飼料資源和生理條件下動物產品的量質齊升。
北斗農科的觀眾提問:
靶向營養技術在未來主要能解決哪些產業問題?
王迪銘副教授答疑:
靶向營養技術在未來的應用空間非常大,比如說我們現在常常提起的畜禽代謝疾病問題,奶牛的脂肪肝、酮病、乳腺炎等;同時,該技術也可以進一步和微生物結合起來,去改善飼料的利用效率、甲烷排放問題。相信這項技術可以在大生物學科的共同努力下為養殖和飼料領域的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添磚加瓦。
CPICP豬產業鏈服務平臺(微信號:CPICP2015 )簡介:
本平臺以推動豬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整合建設為中心,以搭建平臺為手段,以圍繞豬產業鏈舉辦專場講座、專題討論、線上線下聯動活動為活動內容,推動豬產業鏈的相關利益者大聯盟、大聯動,旨在解決豬肉食品安全問題,構建安全豬肉食品全產業鏈生態圈,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至世界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