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喬曉玲帶來了《提前制定生豬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提案。圍繞恢復生豬生產,喬曉玲提出了有關抓緊制定全國生豬產業發展規劃、抓緊制定生豬限養禁養區國家標準、開展生豬養殖集中區專題研究、指導各地確定中小散養戶布局等4點建議。
建議制定生豬限養禁養國家標準
“十三五”以來,我國生豬生產呈現下降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生豬存欄3.1億頭,比2016年減少約1.25億頭,下降28.6%;生豬出欄5.44億頭,比2016年減少約1.41億頭,下降20.6%;生產豬肉4255萬噸,比2016年減少約1044萬噸,下降19.7%。
受非洲豬瘟影響,2019年國內豬肉供應整體偏緊,豬價大幅上漲。為盡快恢復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給,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恢復生豬生產”。
喬曉玲告訴記者,想要恢復生豬產能,光靠規?;B殖遠遠不夠,“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也十分必要。然而,自“十三五”以來,為減小環保風險,很多地方出臺了限養禁養政策,一定程度上減小了生豬產能。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各地中小散戶的退出程度并不一樣。
針對上述現象,中央一號文件曾明確要求,要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搞“無豬市”“無豬縣”問題。在喬曉玲看來,“沒有統一標準,就無法判斷什么是‘隨意’,更談不到‘糾正’?!苯衲陜蓵陂g,她在提案中建議,抓緊制定生豬限養禁養區國家標準,通過強制性國家標準,明確劃定限養禁養區的統一規范,為制定生豬產業規劃和“省負總責”提供法定依據。
喬曉玲認為,說明哪類地區必須限養禁養,哪類地區可以發展養殖,有助于進一步強化落實責任,而只有“兼顧好環保與產業的平衡,才能把產業做長”。
研究劃定生豬養殖集中區
“每一次大的震蕩對整體行業都是一次重新洗牌。”喬曉玲告訴記者,去年突發的非洲豬瘟給行業帶來較大打擊,使很多肉類加工方式都發生了改變?!爱敃r的情況,只能先讓每個省份管理好內部生產,所以產生了由‘運豬’向‘運肉’的轉變。而在未來“運肉”可能變成常態化的背景下,一些布局問題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p>
在實際“運肉”的過程中,由于地理位置,部分養殖基地距離最近的屠宰場可能不在本省,而在鄰省。但基于限制跨省運輸的規定,此類養殖基地只能繞道幾百公里去找省內屠宰場。喬曉玲指出,“這樣的長途運輸不但增加運輸成本,也會使豬產生應激反應,造成豬肉品質下降?!?/p>
喬曉玲認為,經歷一次動物疫情、一次人類疫情后,“十四五”規劃或可考慮合理分配屠宰與養殖布局。建議組織原生豬主產省、銷區城市等有關方面,在全國及各省份范圍內明確劃定生豬養殖集中區,研究屠宰加工轉移的實施方案和活豬調運的具體路徑,鼓勵在省內健全產業鏈,用最短距離解決運輸、降低成本、保證品質。
帶動企業與中小養殖戶合作
針對恢復生豬生產,喬曉玲還認為,確定中小散戶布局也是重要一環。
據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介紹,目前,國內規模場飼養的生豬占52.3%,中小戶飼養的生豬占47.7%。喬曉玲指出,我國生豬養殖產業中,中小企業仍占較大比例,不可能被完全放棄。但經歷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也可看出,中小散戶基礎性生產設施較為薄弱,不像大企業在人員調控、生產資料調控、基礎設施的抗風險能力上都比較強,經不起風險沖擊。
今年兩會,喬曉玲在提案中建議,可提前組織力量制定全國生豬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導各地確定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和中小散養戶的布局,為落實中央各項有關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不確定具體的養殖布局,就難以安排相應的防疫人員和防疫經費,難以落實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方案?!眴虝粤嵯蛴浾弑硎?,加強對中小養殖戶的組織化管理,可由當地部門或組織去牽頭協調,帶動中小養殖戶與大規模企業的合作,彌補其在養殖或屠宰方面的缺失,實現互利共贏。
在喬曉玲看來,明確生豬限養禁養區、養殖集中區、中小散養戶布局,將進一步推動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環節,做好飼料生產保障工作,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為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產的扶持政策和結構調整確定空間。而在未來,生豬養殖的生產性基礎設施、養殖技術都應該有更大創新,同時可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水平,為規?;B殖建立追溯體系,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
來源:新京報,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今日分享:所謂眼界,不會改變一個人的聰明或愚蠢,只會強化一個人的聰明或愚蠢。